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扬尘、运输车辆和燃油机械废气以及运营期猪舍恶臭、堆粪场恶臭、污水处理设施恶臭、沼气燃烧废气、无害化处理机废气及食堂油烟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处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猪舍冲洗废水、猪尿、堆粪场渗滤液、沼气脱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3.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营期猪舍、堆粪场、污水处理设施、沼液暂存池、排污沟、危废暂存间等防渗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废水下渗或固体废弃物淋溶水下渗等,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4.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猪叫声、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5.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旱厕粪便以及运营期产生的猪粪、饲料残渣、沼渣、病死猪、废弃包装物、废脱硫剂、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及化粪池污泥等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6.生态环境的影响。影响方式主要有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类型及动植物种类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对景观的影响。
7.环境风险的影响。项目NH3和H2S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烧碱泄漏风险;高浓度废水直接外排风险;沼气若遇明火可能造成爆炸风险,并引发火灾,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等。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文明施工,落实无组织粉尘管控措施。运营期采取合理设计猪舍、控制养殖密度、及时清扫粪便、饲料中添加EM制剂、喷洒除臭剂等;堆粪场设置为可密闭结构,发酵过程辅以秸秆、稻草遮盖,通过采用喷洒除臭剂除臭,并加强周边绿化等;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采取洒除臭剂除臭,并加强周边绿化等;项目无害化降解机自带喷淋除臭系统,可减少臭气的排放。项目沼气经脱水脱硫,通过沼气贮气柜恒压供气;食堂油烟通过抽油烟机收集处理后排放。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运营期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周边雨水沟渠;项目食堂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制成沼液后,全部回用于项目区周边农田施肥,无废水外排。
3.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按各功能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分区防渗,猪舍、堆粪场、污水处理设施、沼液暂存池、排污沟等采取重点防渗措施;隔油池、化粪池、收集池等采取一般防渗措施;道路、生活办公区等采取简单防渗措施;各项防渗措施应满足相关防渗标准要求;厂址下游设置地下水跟踪监测井。
4.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高噪声设备应尽量布置于项目中部,避免高噪声设备集中使用。运营期应加强管理,产噪设备应加装减振垫、橡胶垫等;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检修、加固支架等;加强养殖场绿化,利用建(构)筑物及绿化隔声降噪。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工期土石方内部平衡;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按规范处置。运营期猪粪、饲料残渣经堆粪场好氧堆肥发酵处理后,沼液经固液分离设施分离脱水后,均作为有机肥外售;病死猪采用无害化降解处理机进行无害化处理,还设有无害化处理池(仅备用);废弃包装物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外售废品回收企业;废脱硫剂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委托厂家定期回收处理;医疗废物可在暂存间收集暂存,最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生活垃圾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附近村庄的垃圾中转点集中处置;化粪池污泥定期清掏后回用于绿化施肥。
6.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严格在占地范围内施工,严禁超标占地;尽量缩短工期,降低水土流失;加强绿化建设等。
7.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严格遵守沼气操作规程,设置沼气泄漏自动检测报警系统。加强对烧碱的储存管理,定期进行贮存情况的核查;加强猪舍、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堆粪场等的日常维护。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