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T台”现国宝级明星——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上演自然“走秀” | ||||||||||||
|
||||||||||||
近日,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回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意外捕捉到一组珍贵画面:一只黑颈长尾雉雄鸟如“模特”般在林间踱步,步伐轻盈优雅,引得其他鸟儿“围观”,宛如一场野生版的自然“走秀”。这一幕被镜头定格,成为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注脚。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是鸡形目雉科动物,别名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雄鸟头和颈均暗色,上背和腹均栗,两翅亦同,但具白斑,下背和腰白而具蓝斑,尾形特长而色灰,并具黑栗两色并列的横斑。黑颈长尾雉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南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破碎化,数量较为稀少,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思茅松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栖息地。现有陆栖脊椎动物303种,分属30目100科214属,包括哺乳类9目18科43种、鸟类17目62科209种、爬行类2目12科28种、两栖类2目8科23种。近年来,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黑颈长尾雉、白鹇、圆鼻巨蜥、北豚尾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频频现身,这些“生态信号灯”昭示着威远江的生态修复成效,也为公众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