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利器进驻西岐桫椤!中华桫椤与铁竹有了“专属监测站” | ||||||||||||
|
||||||||||||
近日,墨江西岐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迎来一项重要科研行动——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调查与监测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保护区的“植物活化石”中华桫椤和濒危物种铁竹,首次拥有了长期科学观测的“生态档案”。 为确保调查的专业性,保护区管护局特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李帅锋研究员、黄小波副研究员领衔的专家团队运用全站仪、棱镜等专业设备,对样地边界进行精准定位,为后续数据可比性奠定坚实基础。 调查人员穿行于湿热雨林中,直面陡坡与密灌的挑战: ·高空作业。攀爬树干测量中华桫椤的层叠树冠高度; ·地毯式勘察。俯身记录铁竹基部直径与微生态环境; ·全息建档。每株目标植物的编号、胸径、树高、生境坐标等数据被精确记录。 此次共建成8块标准化固定样地(20m×20m),构成持续监测网络:·5块中华桫椤样地:追踪“蕨类之王”的生长节律与种群动态;·3块铁竹样地:揭示狭域特有种的生存密码;样地设计兼顾物种分布特点与地形代表性,为长期生态研究提供可比样本。 同步部署的2台小型气象仪已投入运行,将对中华桫椤与铁竹的生长气候条件进行密切监测,实时提供环境因子数据。 下一步,管护局将以此次工作为契机,深化专家合作交流,持续联合权威科研团队,引入先进监测设备与科学方法;强化长期监测,对重点野生动植物开展规范化跟踪观测,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科学性;夯实数据根基,构建物种保护与生态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助力生态改善,推动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