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市第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08号建议的答复 | ||||||||||||
|
||||||||||||
陶贤等5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糯扎渡保护区周边观鸟知名品牌 助推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0008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糯扎渡保护区糯扎渡保护区及周边社区鸟类资源独特,鸟种已达283种,如成群的鹦鹉,珍稀濒危的孔雀、犀鸟,羽毛艳丽的蜂虎、翠金鹃、蓝绿鹊,罕见的八色鸫,长相或繁殖古怪奇特的哇嘴夜鹰、凤头树燕,体型庞大的鹰雕、蛇雕,种类繁多的猛禽等,这些都是吸引观鸟者的旗舰鸟种;观鸟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群众的保护意识,是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结合糯扎渡保护区获批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实际,糯扎渡保护区可打造为具备观鸟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双重功能、双重品牌的潜力。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你们提出的:将糯扎渡保护区周边观鸟打造为知名品牌,助推普洱生态旅游发展。一是完善糯扎渡保护区观鸟产品布局,以芒坝鹦鹉村为重点,完善设施,统筹推进勐矿冒水、那澜南爬河、南现三等鸟塘建设。二是深入开展保护区外围弯手寨大河小组一带鸟类资源调查,准确掌握绿孔雀分布点位,改善卫生环境条件,增设绿孔雀观鸟点。三是将糯扎渡保护区周边区、曼昔坝、思茅城区建成集观鸟、观光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线路,打造普洱市独特、完整的观鸟旅游产业。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完善规划布局。一是以芒坝鹦鹉村为核心,尽快完善相关机制和基础设施,形成集摄鸟、培训和自然教育为一体的示范点;在糯扎渡保护区的西边(三等村小组)设置以犀鸟、孔雀、肉垂麦鸡为旗舰鸟种的观鸟点,南边(勐矿冒水)设置以棕胸佛法僧、棕颈犀鸟为旗舰鸟种的观鸟点;东南面(南爬河口或老思澜路86公里处)设置以蜂虎、沙燕、毛脚燕为主体的观鸟点,形成每个观鸟点都有不同旗舰或明星鸟种,同时又相互补充的系统观鸟产品,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二是中期形成观鸟、观野生动物、观光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品。三是长期实现北接曼歇坝—思茅—景东无量山,西南接孟连—西盟的观鸟旅游线路,使之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观鸟旅游路线,打造普洱市独特、完整的观鸟旅游产业。四是合理布局鸟塘。在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找出不同鸟种集中分布区域,特别是针对明星鸟种分布区设置观鸟点,以增强对鸟客的吸引力。 (二)分类设计观鸟生态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主体需求。一是以自然教育为主体,深入开展生态及动植物科研监测,结合科研成果开发制作文字、图册、短视频等自然教育教册,培养自然教育教师,指导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二是开展鸟塘设计创新,让鸟塘接近自然、融入自然,让鸟类有更多的自然行为,便于拍出更多更好的图片视频。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展示中心,收集特有动植物标本进行展示,在室内也可以欣赏室外鸟的魅力和灵动。 (三)规范管理,推动观鸟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将产权主体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群众在保护中获利,在获利后增强保护,形成保护的合力。二是规范观鸟者行为。通过培训,让观鸟者与鸟类保持适宜的距离,在摄鸟观鸟过程中不大声喧哗,并建立相应监督和处罚的机制。三是保护资源安全和环境卫生,倡导文明观鸟、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毁坏林木,进入林区禁止吸烟等。 (四)组织申报观鸟项目。制定新建鸟塘标准,同时列为项目多渠道申请扶持。 最后,感谢你们对普洱市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8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