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洱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5030142号提案的答复 | ||||||||||||
|
||||||||||||
王从安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研究力度的提案》(第05030142号)交我们办理,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关于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研究力度的提案》(第142号),交由市林草局主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咖发展中心协办。市林草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把办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力求把办理工作做扎实,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向协办单位征集协办意见,收到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茶咖发展中心3家单位的协办意见,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未反馈协办意见。 二、古茶树资源概况 (一)古茶树的界定和管理。根据《云南省古茶树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保护的古茶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第五条规定:“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古茶树保护有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古茶树保护相关具体工作,鼓励和引导村(居)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保护古茶树。” (二)古茶树资源概况。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和保护的要求,2019年,普洱市组织开展了古茶树资源调查,经调查,全市有野生茶树居群20个,总面积104.91万亩;古茶山26座,总面积14.42万亩;古茶树360.63万株。根据省林草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组织开展全省古茶树资源补充调查统计,全省古茶树总面积67万亩2000万余株,分布于11个州(市)61个县(市、区)。普洱市境内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有镇沅千家寨野生大茶树居群和澜沧景迈山栽培古茶园。 (三)古茶树资源保护制度。为了有效保护古茶树,规范古茶树的管理和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省各有关州(市)基本制定了古茶树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云南省古茶树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条例》《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已颁布实施,以及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牵头制定的《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正在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普洱市还制定了《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程》《野生型过渡型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范》《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技术规程》《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野生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 (四)古茶树资源及保护利用。市茶咖发展中心已在普洱茶树良种场建立了永久性资源保存圃,在10个县(区)考察的648份样株中,按照茶树所处的立地条件、特征特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及利用状况等综合因子,选择保存了156份。其中野生型茶树55份,栽培型茶树82份,“过渡型”茶树15份,山茶属非茶组植物4份。 (五)古茶树资源保护投入。市林草局向上级申请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保护示范经费补助50万元,在古茶树等古树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完成了古树挂牌190株、古茶树挂牌100株、古茶林挂牌154块。指导澜沧林草部门编制完成《澜沧县景迈山翁基翠柏古树保护方案》《澜沧县景迈山茶祖庙翠柏古树保护方案》等2个方案。 (六)古茶树资源保护宣传。古茶树资源对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如生物多样性日、古茶树保护日等,联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文旅和茶咖等部门,对古茶树资源集中分布的周边或选择集市、街天组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宣传活动,开展专题讲座20余场,面对面接受警示宣传教育达950人次;在集镇街天宣传100余场次,受众人数1.2万人次;张贴“严禁收购采摘野生茶叶”,“严厉打击采摘、砍伐、收购、贩卖野生茶树资源行为”等字样的横幅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余份,宣传品1000余份。 三、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一)关于制定保护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的情况。一是根据《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第四条规定:“行政区域内有古茶树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古茶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管理、研究。”,所以古茶树保护是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二是中共普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洱市农业农村局、普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发展中心联合印发了《普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由市林草局牵头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以及《栽培型古茶园及古茶树管护技术规范》,规范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组织古茶树保护宣传和技术培训,督促落实古茶树保护管理制度和机制。二是根据省级统一安排,完善古茶树资源档案数据库,实行名录管理和分类保护。三是加强古茶树生态保护,宣传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让公众依法履行古茶树资源保护义务”。 (二)建立研究范式,建设古茶树资源数据库的情况。“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这也标志着景迈山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提出:“支持种质资源保护,整合多方力量,从种质资源利用、创新攻关、基地优化等方面着手,推动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及良种选育。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支持科研单位及茶企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到2025年建成1个茶树种质资源圃。一是重点加大国家级茶树良种选育申报工作,力争完成普景1号、普研1号、景谷大黄芽等品种审定登记,启动选育短节白毫、云瑰、矮丰、雪芽100号、云梅等5个品种的国家级茶树品种登记工作。二是由市科技局牵头加大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创建茶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发挥科技特派团和科技特派员作用,服务茶产业发展。三是2022年7月,景迈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也是普洱首个入选的示范园。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已安排3.24亿元专债资金,正在申报4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澜沧县景迈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同时,市发展改革委即将开展景迈山碳足迹核算发布工作,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三)关于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专业化服务提升成效的情况。“工作方案”提出的工作机制和措施,不断强化专业服务体系。一是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充分发挥普洱市茶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为全产业链发展赋能。依托国家省市举办的专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开展茶叶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等培训,每年不低于1000人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茶秀才”。二是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提升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普洱茶小镇、茶马古城、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等主师景区品质,建设精品茶庄园。三是开展古茶树保护技术规范、生物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鼓励及引导群众按照保护技术规范对古茶树进行科学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合理采摘;鼓励和支持古茶树所有权人、经营权人保护古茶树生长环境,维护古茶树生长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四、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为做好古茶树保护有关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等项目谋划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及专项债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古茶树保护有关基础设施建设。 (二)市财政局将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将古茶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资金用于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也是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一步将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古茶树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古茶树育种和培育工作,并培训当地群众掌握古茶树养护和生物防治技术,保障古茶树的可持续经营及维护古茶树的健康。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8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