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普洱市财政局关于202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公示
2022-10-11   作者:市财政局 点击数:  
 索引号:  1011-/2022-1011001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22-10-11
 主题词:  财政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文  号: 

  《普洱市审计局审计报告》(普审财报〔2022〕2号)收悉,提出的6个方面7个问题,已进行逐项跟踪销号管理,截至2022年9月20日,已完成整改5项,其余2项正在持续跟进整改中,现将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落实情况

 (一)未按规定比例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

    2021年普洱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中一般转移支付和转移支付预算数分别为18282600000元、4366460000元,其中仅有10090800000元和331320000元提前下达到各县(区),占比仅为55.19%和7.59%,未按规定下达6363540000元和2725202000元。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市财政局一是将加强转移支付管理,加大转移支付提前下达规模,及时分配上级下达普洱市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分配提前下达资金,做好项目绩效,提高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规模。

(二)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部分项目实施未达预期目标

   截至2021年末,因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国库资金调度困难,普洱市数字经济局、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云南普洱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共计98个预算单位,“普洱城市大脑建设项目(二期)前期工作经费”“澜沧县医疗废弃物救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普洱粮食物流产业园前期工作经费”等235个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低于50%(预算共下达金额412493726.7元,已支付金额42026356.97元,剩余金额370467369.8元),其中73个预算单位150个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为0%。

   整改情况:该问题正在整改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绩效理念,从严从紧科学编制预算,合理预算年度收支。二是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加快项目支出进度。

(三)市工业园区未按规定安排预备费

    2021年,市工业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未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安排预备费。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在2022年预算编制中,已规范预算编制安排预备费213万元,并已通过市级人大批准。

(四)市工业园区未按规定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市工业园区未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在2022年预算编制中,市工业园区已规范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已通过市级人大批准。

(五)市工业园区无预算调入资金80000元

    整改情况:已完成整改。市工业园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按照严格编制预算的要求,更加细化科学编制调入资金。

(六)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项目资金闲置105000000元,其中31210729.90元被占用。

    一是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配套道路保障工程项目资金闲置100000000元,其中26292874.91元被占用。二是景谷至澜沧高速公路项目前期费4917854.99元被占用。

    整改措施:该问题正在整改针对审计提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项目资金闲置105000000元”的问题,普洱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会同市交通运输局联文下发《普洱市财政局 普洱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及时完成审计整改事项的通知》(普财〔2022〕164号)要求普洱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切实履行项目单位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事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尽快开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于2022年9月14日前归还被占用项目资金31210729.90元,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提留专项资金,并同时提交书面整改情况说明和还款凭证至市财政局。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企业的归还资金。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普洱市将以问题为导向,着眼长远,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决算和资金运行监管工作。

(一)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整改。充分认识落实审计整改责任的重要性,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发现问题引以为戒,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在扎实推进整改的基础上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公告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强化监管,严控债务风险。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和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及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结合债券管理特点和地方实际,从“借、用、管、还”等各环节全方位加强债券资金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精打细算,严格支出管控。坚决落实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支出增长,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疫情防控、还本付息、直达资金等重点领域支出,加强对全市“三保”预算编制审核,严格“三保”政策执行,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资金安排的前置条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