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市2024年上半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
|
||||||||||||
——2024年8月30日在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普洱市财政局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由我向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普洱市2024年上半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切实做好预算执行管理,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1至6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6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735,317万元的51.4%,比上年同期增收30,630万元,增长8.8%。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完成146,62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42.6%,比上年同期减收20,265万元,下降12.1%。减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工程进度减缓造成税收减收,二是房地产业不景气造成建筑业税收收入同比减收,三是大型水电厂因发电量及上网电量下降造成税收减收;非税收入完成231,05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9.1%,同比增收50,895万元,增长28.3%。其中市本级收入(含产业园区,下同)125,46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34,609万元的53.5%,比上年同期增收50,219万元,增长66.7%;县(区)级收入252,21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00,708万元的50.4%,比上年同期减收19,589万元,下降7.2%。 全市1至6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54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3,519,127万元的46.9%,比上年同期增支14,601万元,增长0.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6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66,121万元,增长30%;农林水支出333,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57,417万元,增长20.8%;住房保障支出77,3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6,565万元,增长89.6%。市本级支出423,49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96,174万元的60.8%,比上年同期增支40,330万元,增长10.5%;县(区)级支出1,228,0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822,953万元的43.5%,比上年同期减支25,729万元,下降2.1%。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1至6月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27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304,577万元的22.7%,比上年同期增收3,850万元,增长5.9%,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2,924万元。其中市本级收入10,0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7,628万元的17.5%,比上年同期减收12,555万元,下降55.5%,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184万元;县(区)级收入59,2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46,949万元的24%,比上年同期增收16,405万元,增长38.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9,108万元。 全市1至6月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5,93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355,843万元的29.8%,比上年同期减支252,207万元,下降70.4%,主要原因是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228,597万元。其中市本级支出10,83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57,291万元的18.9%,比上年同期减支11,321万元,下降51.1%,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为10,500万元,今年上半年无此项支出;县(区)级支出95,10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298,552万元的31.9%,比上年同期减支240,886万元,下降71.7%,主要原因是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218,1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1至6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数为零,主要原因是2023年国有企业决算尚未完成,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上缴工作还没开展。 全市1至6月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0,143万元的5.2%,比上年同期减支18,013万元,下降97.2%。其中市本级支出48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681万元的28.9%,比上年同期增支194万元,增长66.7%。县(区)级支出3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8,462万元的0.5%,比上年同期减支18,207万元,下降99.8%,下降原因是江城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18,20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1至6月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65,13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520,100万元的43.8%,比上年同期增收99,651万元,增长17.6%,增加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48,693万元;其中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81,08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910,021万元的41.9%,比上年同期增加66,561万元,增长21.2%,增长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47,990万元。 全市1至6月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51,9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478,866万元的44.1%,比上年同期增支92,243万元,增长16.5%;其中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02,89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857,854万元的47%,比上年同期增加22,979万元,增长6.1%。增加主要原因是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待遇调高,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3,361万元和14,552万元。 2024年上半年全市收支结余13,161万元,滚存结余703,365万元;市本级收支结余-21,811万元,滚存结余642,054万元。 二、2024年上半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一)聚焦开源节流,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一是多措并举,狠抓收入。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聚焦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收入组织,狠抓收入征收管理。2024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8.8%。二是加大国有资产资源整合盘活力度。按照“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持续夯实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上半年各县(区)盘活存量资产共实现净收益14.49亿元。三是围绕重点,强化支出。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将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0.9%。其中:农林水支出33.3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6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3.61亿元、教育支出22.41亿元、交通运输支出7.87亿元。 (二)强化监督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绩效 一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目标审核前置于项目库编审环节,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调整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细则,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2024年度事前预算绩效评估现场评审抽查市本级新增重大政策项目11个,涉及资金3.36亿元,核减不合理预算申请2亿元。二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印发《普洱市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2024年重点任务措施清单》,聚焦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部署专项整治,持续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持续提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质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一体化平台业务衔接,优化提升电子卖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功能,强化政府采购数据分析运用,加强电子交易场所和评审纪律监督管理。 (三)强化风险管控,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一是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持续加强基层财政运行全程监控,加大督促指导,确保基本民生保障到位、工资及时发放、机构正常运转。1—6月,全市“三保”支出合计90.67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30.86亿元,“保工资”支出58.02亿元,“保运转”支出1.79亿元。市本级(不含产业园区)支出24.87亿元,“保基本民生”支出16.27亿元,“保工资”支出7.97亿元,“保运转”支出0.63亿元。二是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化债支持政策,建立债务监管和风险化解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三是筑牢金融风险底线。做好研判全市重大金融风险工作,围绕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切实加强国有平台公司债务管理、稳妥有序化解企业违约风险、持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7个重点领域重大金融风险点,持续抓好风险点管控工作。 三、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市县(区)两级债务包袱沉重,盘活资产空间逐步收窄,财政支出水平超财政实际承受能力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叠加“三保”等刚性支出因素影响,偿债资金筹措难度日趋加剧。 (二)调入资金进度慢,预算平衡矛盾突出。从调入资金情况看,市本级(不含园区)年初预算调入资金431,146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调入资金9,000万元、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资金等调入421,146万元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000万元。截至6月底共实现调入资金2,844.51万元,县(区)级年初预算调入资金103,302万元,截至6月底共实现23,724.73万元。 (三)县(区)收支完成情况不均衡,分化明显。(略)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上半年的执行情况看,全市财政运行中存在税收增长乏力、调入资金完成进度滞后等问题。为争取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强化收入组织和预算管理,推动财政工作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收入组织,增加可用财力。一是狠抓调入资金。准确把握政策,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耕地占补平衡及增减挂指标交易。二是全力做好盘活资源资产工作。全面摸排梳理,继续推进市属人工商品林资源资产经营权出让。 (二)统筹财政资源,保障重点领域支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资金统筹使用,严格预算安排,强化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市本级收支预算平衡。 (三)持续推进改革,强化财政治理能力。一是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按照“打破基数、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的原则继续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财政资金能进能出的决策机制。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控预算追加事项。二是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科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金融涉众风险,加大消化财政暂付款力度,守住财政金融风险底线。三是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健全完善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