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市推进“创业之城”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 ||||||||||||
|
||||||||||||
一、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多次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相关论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产业强省、企业兴省、就业稳省,出台明确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的相关文件。普洱市在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创业之城”,取得的实践经验得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度肯定。2024年1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普洱市“创业之城”协议,力争将普洱打造成全省“创业福地”的示范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省委、省政府均对普洱市“创业之城”建设工作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相继作出指示和批示。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创业之城”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经过深入调研、政策梳理,起草了《实施方案》,力求集成政策、聚合资源、部门协作,为全省创业工作探索模式和路径,以“创业之城”建设赋能普洱高质量发展。 二、制定过程 在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普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普洱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2022—2024年)》等文件,结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市人民政府厅市共建“创业之城”协议有关内容,多次征求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等40余家有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2024年1月12日在普洱市人民政府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三、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一)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和普洱市第五次党代会建设“创业之城”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基本原则,把创业工作深度嵌入普洱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着力构建生产要素和政策集中、产品业态和政府服务集成、产业和人才集群的创业支持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生态,最大限度释放创业活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38万人,经营主体达36.01万户,创造就业岗位45万个以上,切实把普洱打造成国家级的、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最具活力的“创业之城”。 (二)重点工作。共7个方面27条具体措施: 1.构建多方联动体系,聚合资源推进创业。市委、市政府成立普洱市“创业之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推动创业政策、项目、平台、资金、服务、人才等要素资源整合串联、汇聚增效,实现创业资源要素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配置。建设一批创业服务窗口、创业指导站、创业服务驿站,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全面梳理全市各部门各行业现有产业、创业扶持政策,集中服务,形成合力。营造创业门槛低、管理简便、政策扶持、融资灵活的良好创业环境。 2.做强产业支撑体系,依托产业赋能创业。紧扣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打造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链完整的创业创新产业生态,依托创业做强产业、依托产业赋能创业,强化产业服务支撑,以产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围绕“4+8+1”产业布局,落实产业专班和链长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创业就业。发挥沿边优势促创业,推进“边四县”创业孵化园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鼓励各领域、各行业优质企业和人才开展国际化创业。发展园区经济促创业,围绕主导产业靶向招引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入驻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优化创业生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创业,集“政产学研用”一体,建设数字经济双创中心,招引培育一批承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相关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落地普洱。 3.搭建平台支持体系,集合载体驱动创业。以思茅区为中心,辐射9个县,N种方式,打造“1+9+N”创业平台。健全平台管理制度,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企业入驻、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完善平台认定管理、监测评估、绩效考核,引导平台向产业化、精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茶、咖啡、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多维度创业空间。 4.厚植人才夯基体系,汇聚英才支撑创业。实施产业人才引进计划,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引进带技术、带研发成果、带项目的拔尖人才和团队,对重要科研项目给予个人专项补贴,优化紧缺急需人才招引政策。实施青年创业兴乡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行落户、求职、就业、安家、见习、培训、场地等多方位支持。 实施“返普创业”计划,支持普洱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各类群体返普创业,建立“创业种子库”,择优对入库项目给予支持。实施创业培训赋能计划,完善青年创业培训机制,有针对性组织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训、商业实战模拟等活动。 5.深拓技术引领体系,激活创新促进创业。打造科创策源平台,通过鼓励产业科研合作和产业科研创新,搭建科技成果创业孵化平台,建立产业需求与科研对接协同机制,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奖励报酬制度等措施,聚集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孵化为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有较强操作性的优秀创业项目。结合普洱市资源优势,争取国家战略性科学工程和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普洱市。加快建立“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体系,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 6.建立赛事运作体系,打造品牌助推创业。构建以企业和院校竞赛为基础、省级竞赛和地方竞赛为主体、全国性大赛为龙头的竞赛体系,“多个方向归集,同一渠道开展”,推动“比赛、展示、交流、观摩”四合一,打造“创赢普洱”赛事品牌,吸引全国、全省创业项目和人才聚集普洱。对获得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创意和技能大赛的,根据上级奖补金额按照1:1的比例给予市级激励奖补。 7.实化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生态鼓励创业。通过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天使基金、创投资金、风投,融资担保种子资金、担保资金和短期金融产品等多种方式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采取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建设市级创业导师团队、提升智慧服务功能等措施,建立“保姆式”“一站式”全程跟踪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典型、创业事迹宣传活动,培育城市创业文化。对创业失败的,按规定及时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 (三)工作要求。从“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压实责任、务求实效,强化督导、严格考核”3个方面提出要求,强化组织保障。 |
||||||||||||